《福布斯》2025年度評選出爐,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首度奪冠,昔日霸主Coinbase退居第二;香港本土平台HashKey Exchange大躍進,排名躍升至全球第14。下文帶你一次看懂最新排行與關鍵趨勢。
芝商所登頂:機構級安全與透明度的典範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以7.7分拿下總冠軍,其中「透明度」、「審計」、「費率」與「機構客戶」四項均獲滿分10分。
- 監管優勢:受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嚴格監管,資金隔離與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公開透明。
 - 交易體量:2024年比特幣與以太幣期貨合約成交額突破1.4兆美元,占芝商所整體業務比重雖小,卻已足夠撼動市場。
 - 機構青睞:全球前十大資管公司中有七家透過芝商所做加密貨幣衍生品對沖,凸顯機構級信用背書。
 
Coinbase跌落第二:「安全溢價」的兩面刃
去年第一的Coinbase今年得分7.6分,僅以0.1分之差屈居亞軍。
- 翻倍交易量:2024年現貨及衍生品日均成交額較去年增長85%,但手續費也同步水漲船高。
 - 託管規模:仍為全球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交易所,240萬枚BTC市值約2,293億美元(按2月3日價格),為其帶來穩定託管收入。
 - 用戶結構:約800萬活躍帳戶,平均餘額高於業界均值3倍,印證「機構+高淨值」定位的高黏著度。
 
高費率下的掙扎
若將所有費用加總,Coinbase散戶實際負擔1.2%–1.8%買賣價差,較幣安高出近一倍;儘管如此,其「合規品牌」仍是許多退休基金與上市公司配置比特幣的首選。
幣安浴火重生:排名第四的警示與轉機
缺席去年榜單的幣安,以6.7分重返前五,但並非高枕無憂。
- 多重訴訟:2024年與美國、歐盟達成和解,罰金合計43億美元;高額支出拖累財報,導致「監管」與「透明度」評分仍低。
 - 全球交易量:仍穩坐市佔率第一,現貨與衍生品單日成交額1,200億美元;透過「零手續費」活動搶回大量散戶。
 - 新版儲備證明:導入默克爾樹+零知識證明,首度全面公開主流資產鏈上餘額,成為評分回升關鍵。
 
HashKey Exchange:港產黑馬一舉升至14名
首次闖入前20的港產平台HashKey,得4.9分、較去年提升四位。
- 牌照優勢:唯一持有香港證監會虛擬資產牌照且同時經營零售與機構業務的交易所。
 - 審計與託管: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季度審計,客戶資產與公司資金完全分離,並交由香港持牌信託機構託管。
 - 產品短板:上架幣種僅約30種,對比幣安逾350種相形見絀;日均成交額不足2.5億美元,拉低「產品多樣性」與「交易量」得分。
 
完整榜單排名(Top 15)
- 芝商所(7.7)
 - Coinbase(7.6)
 - Bitstamp(6.8)
 - 幣安(6.7)
 - Robinhood(6.6)
 - Bitbank(6.1)
 - Upbit(6.0)
 - Bitget、Deribit、Gemini、Kraken(並列5.5)
 - Revolut(5.1)
 - Crypto.com(5.1)
 - HashKey Exchange(4.9)、Fidelity(4.9)
 
亞太投資者流量稱霸全球
《福布斯》引用SimilarWeb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1月:
- 亞太地區:約1.6億獨立訪客,占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流量首位。
 - 歐洲:1.34億;北美(美加)5,600萬;拉丁美洲4,000萬;非洲1,800萬。  
富達以1.02億訪客登頂單一平台,幣安(7,500萬)、Coinbase(5,600萬)緊追其後。 
常見問題(FAQ)
Q1:為什麼芝商所可以超越Coinbase?  
芝商所具備美國聯邦級監管,且在「審計、透明度」獲滿分;衍生品的結算規模與保證金制度對機構極具吸引力。
Q2:高費率會讓散戶逃離Coinbase嗎?  
雖然散戶抱怨手續費高,但許多長期持有者更看重資產託管安全與稅務報表自動生成功能,流失率目前低於3%。
Q3:HashKey上架幣種這麼少,還值得用嗎?  
若你偏好港府監管、法幣入金方便,且以比特幣、以太幣為主,HashKey的合規性及保險託管仍具吸引力;看重多元資產則可搭配其他平台互補。
Q4:幣安的法律風險是否已經結束?  
歐美主要訴訟達成和解,但印度、巴西等市場後續調查仍可能帶來罰款或運營限制,投資者應分散資金降低單一平台風險。
Q5:零售投資者如何挑選交易所?  
優先確認平台是否持有當地牌照,檢視「儲備證明」與「第三方審計報告」,再根據「費率、出入金管道、客服效率」排序,視需求選擇1~2家主平台+1家冷門備用。
Q6:未來一年交易所排名會有什麼變數?  
美國大選後的法規調整、香港現貨ETF上路、歐盟MiCA細則出台,皆可能讓合規弱或僅靠流量的平台迎來劇烈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