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一场 30 万人涌进的 Twitter Space 直播,把全世界的目光锁定香港。港府一句“欢迎合规虚拟资产”的政策宣言,点燃了 Web 3.0 的第一丛火苗。从那一刻起,“虚拟资产监管”“香港加密新政”“稳定币”“RWA”“代币化”这些关键词,持续登上搜索引擎热搜。2024 年,当比特币突破 10 万美元、传统银行插上加密货币的翅膀,人们忽然发现:香港的 Web 3.0 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合规优势:法治框架托举行业加速
与其他地区“先野蛮、再治理”不同,香港选择了一条“立法先行、牌照先行、监管透明”的道路。
- 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牌照(VASP): 2023 年 6 月 1 日起接受申请,七张正式牌照(OSL Exchange、HashKey Exchange 等)在 2024 年前悉数到位。
- 稳定币专章: 2024 年全年,立法、咨询、沙盒一步到位,Fiat-Referenced Stablecoins(FRS)的定义首次写进公文。
- 批发级央行数字货币(wCBDC): “Ensemble”沙盒同步上线,银行同业结算场景率先试水代币化。
规则的清晰为资本创造了安全感,也为风险所担忧的普通投资者扫除了顾虑。
👉 想知道香港短期内还会推出哪些利好政策与合规红利?
FAQ:合规牌照究竟有多难拿?
Q1:申请 VASP 牌照需要哪些硬性条件?
A:需满足实体在香港、合规负责人、反洗钱系统、客户资产隔离等 20 多项细则。
Q2:个人投资者能否直接参与持牌交易所?
A:可以。持牌交易所已向散户开放比特币、以太坊现货交易。
Q3:如果持牌交易所倒闭,资产如何赔偿?
A:法例要求 98% 以上资产存放于冷钱包,并由独立信托人托管,破产隔离条款已生效。
现实资产代币化:RWA 走进日常
当“代币化”成为 2024 年全球资管新风口,香港把舞台搭在了自己最强的金融主场。
- 2 月 金管局下发《销售及分销代币化产品》通函,为机构提供业务指引;
- 8 月 蚂蚁数科联合朗新集团发行 1 亿元人民币级别的新能源实体资产 ABS Token,入选 Ensemble 沙盒首批案例;
- 10 月 在金融科技周,蚂蚁正式发布“两链一桥”综合平台,打通链上确权、链下交收。
传统产业左手实物资产,右手区块链协议,借由香港的金融通道,一夜之间完成“上链”风潮。连锁反应很快扩散至黄金、商业地产、艺术品等高净值领域。
传统金融拥抱加密:ETF、银行、支付三线齐发
2024 年 4 月 30 日,六只现货虚拟资产 ETF 登陆港交所,涵盖比特币、以太坊两大龙头。这批 ETF 创造了多个“第一”:
- 全球首批以太坊现货 ETF;
- 亚洲首次支持“港币-人民币”双柜台交易;
- 港交所全天候 T+0 买卖。
紧随其后,ZA Bank 向零售用户开放虚拟资产交易,HashKey Exchange 资产规模突破 100 亿港元,累计交易额达 5800 亿。
👉 一文看懂如何0门槛体验香港零售加密货币开户
FAQ:虚拟资产 ETF 与直接买币有何差异?
Q4:ETF 比交易所买币贵吗?
A:ETF 有管理费(约 0.5%–0.99%/年),但省却冷钱包、私钥备份麻烦。
Q5:ETF 可做空或杠杆吗?
A:目前六只现货 ETF 暂不提供杠杆,对专业投资者开放场内融资。
Q6:税务如何计算?
A:香港不征资本利得税,ETF 同样免税,吸引全球对冲基金配置。
产业加速器与投融资:百倍资源瞬间集结
- 100 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直接瞄准金融科技;
- 数码港+德鼎创新 打造 Web 3.0 加速器,首期入营项目涵盖 DePIN、RWA、AI+Crypto;
- Web3Labs 宣布 1000 万美元生态基金,仅限使用香港公司主体参与。
据官方统计,截至 12 月香港已聚集近 300 家 Web 3.0 初创企业,从区块链底层、DID、隐私计算到链游、NFTFi,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国际级峰会:全年盛事不断
- 4 月 Web3 嘉年华: 3 天 30,000 人次,150 场分会场引爆区块链社交浪潮;
- 5 月 Bitcoin Asia: 首发亚洲站,硬核开发者与 TradFi 高管同台;
- 11 月 FinTech Week: 30,000+ 精英、逾 100 个经济体,AI+链上资产成为全场高频词。
每一次盛会,都是一次全球资本、人才、话题的“集中灌溉”,短短几天就能让初创项目获得千万级美元的投资邀约。
监管之外的未来:财政储备或纳入加密货币
12 月 11 日,香港立法会议员提议将加密资产纳入财政储备。官方回应当中没有否定,只是强调“需平衡风险”,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潜在历史性转折点。如果香港跟随萨尔瓦多、不丹等国步伐,汇率坚挺的港元背书加密抵押品,将为全球央行提供新的范式。
风云人物寄语:港式 Web 3.0 的七把钥匙
- 吴杰庄:牌照先行,风险管理与开放包容并重;
- 邱达根:打造“更开放、更包容”的数位经济生态;
- 孔剑平:五年内,香港在 Web 3.0 的地位或超越传统金融中心;
- 萧逸:虚拟产权与元宇宙新标准,香港是天然试验田;
- 翁晓奇:无监管不金融、长期主义、牌照先行;
- 杜均:从星星之火到 Web 3.0 核心枢纽,香港只做引领者;
- Caspar Wong:东西方资本交汇,香港已具备全部先发条件。
他们的共识简单而笃定:谁能抢下 Web 3.0 的话语权,谁就将写下下一部全球金融史。
风险与理性:警惕“下一个牛市”泡沫
行情振奋之际,理性声音同样重要。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框架再完善,也无法为市场波动埋单。普通投资者务必:
- 只做自己看得懂的投资;
- 不盲目加杠杆;
- 选择持牌平台与受规管产品。
市场狂热时,纪律就是最好的安全带。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2024 年的香港,用政策、资本、技术与人才四把利刃,劈开 Web 3.0 新大陆。下一个两年,这座国际金融中心还能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