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 从 2012 年诞生至今,一直占据“数字资产第一梯队”。本文用 6 分钟带你读懂 2024–2025 关键数据、赛道格局及潜在机会,全文全是干货,拒绝广告干扰。
一、极速成长:年度营收刷新纪录
2024 年,Coinbase 全年录得 62 亿美元营收,同比暴涨 113%。关键点:
- 净利润 25 亿美元,扭转 2023 年亏损阴影
- 资产规模增至 2200 亿美元,同比翻倍
- 总交易额突破 1 万亿美元,机构用户贡献 70% 以上
将时间跨度拉长,你会发现 Coinbase 的 收入曲线剧烈波动:牛市扶摇直上,熊市急跌,但整体上 随比特币价格高度联动。
若你想抓住下一轮主力资金的风向,👉 点击掌握机构资金流向的独家观察 。
近五年营收分解
- 2020:12 亿美元
- 2021:78 亿美元(历史峰值,受散户热潮驱动)
- 2022:32 亿美元(市场寒冬)
- 2023:29 亿美元
- 2024:62 亿美元(机构资金回流)
二、全球用户画像:1.05 亿注册,月活破千万
截至 2024 年底,平台注册总用户达 1.05 亿,其中 1,080 万每月至少交易一次,真正形成 深度活跃社区。分区域看:
- 美国仍是大本营,贡献 40% 交易量
- 欧洲凭借合规牌照快速复制模式
- 亚太作为新兴战场,占新增开户 25%
年轻用户、高频交易、高净值三位一体,是平台增长的核心引擎。若你是长期投资者 vs. 高频交易者,哪条路收益更高?👉 一文透视不同策略的回测数据 等你拆解。
三、资产结构:比特币仍是“定海神针”
虽然近两年 DeFi、NFT 大热,但 比特币(BTC)与稳定币 USDT 仍是 Coinbase 的 主力交易对,合计占比 接近 65%。其余热门币种排名(2024 年交易额占比):
- 比特币(BTC):38%
- 稳定币 USDT:26%
- 以太坊(ETH):15%
- Solana(SOL):7%
- 其余山寨币:14%
缘何机构青睐比特币?主要原因:
- 流动性充沛
- 衍生品工具齐全
- 监管相对成熟
稳定币则在跨境结算、套利等场景中具备结算速度快、价格锚定美元双重优势。
四、生态系统:机构与散户双轮驱动
若把 Coinbase 看作一条“加密产业链”,两端分别是机构托管与散户钱包:
- 机构端:提供冷存储、托管、大宗撮合,单笔单额往往上千万美元
- 散户端:移动端入口、教育内容、AirDrop 奖励,轻松上手买币、收益农场(Yield Farming)
正因如此,交易量的 70% 虽由机构贡献,却只占 40% 手续费收入;散户虽交易频度低,单位收益却更高。
五、竞争对手横向对比
| 名称 | 2023 营收 | 侧重市场 | 特色 |
|---|---|---|---|
| Coinbase | 29 亿美元 | 美国合规 | 合规牌照、机构托管 |
| 币安(Binance) | 约 120 亿美元 | 全球 | 交易对最丰富 |
| Bybit | 超 15 亿美元 | 衍生品 | 杠杆品种多 |
| Robinhood | 2 亿美元(加密分部) | 美国零售 | 0 手续费模式 |
可见,Coinbase 并非“全球交易量第一”,但其 护城河在于牌照与品牌,这在熊市往往能 留存忠实用户。
六、常见疑问 FAQ
Q1:Coinbase 2025 还会涨吗?
A:历史经验显示,当 BTC 突破前高、机构资金再次配置加密资产时,平台营收大概率迎来二次上扬。留意美联储政策及 ETF 资金流即可提前捕捉信号。
Q2:要不要把全部资产放 Coinbase 托管?
A:从风控角度,大额长期持有建议 多签冷钱包 + 分散交易所;日常交易可用 Coinbase 合规托管 提升流动性。
Q3:Coinbase 在中国的合规情况?
A:Coinbase 目前没有向中国大陆居民提供服务,建议关注本地合规平台或使用国际 KYC 区域账户。
Q4:Coinbase 卡安全吗?
A:欧洲、美国均已发行 Visa 借记卡,支持即用即卖币。开通双重验证、小额多笔支付、设置交易上限即可降低盗刷风险。
Q5:如何降低手续费?
A:
- 由“普通买卖”改用 Pro/Advanced Trade 分段挂单
- 提高 30 日交易额,享受阶梯费率减免
- 机构可申请场外大宗交易获取底价
Q6:2025 年准备 IPO 的加密公司有哪些可能超越 Coinbase?
A:市场关注 Circle(USDC 母公司)、Kraken、和新兴稳定币基础设施开发商。一旦上市,他们的估值可能会凭借新的商业模式冲击现有秩序。
七、结语:机会与变数并存
加密周期如潮起潮落,Coinbase 通过牌照、品牌、机构阵地三重护城河穿越两轮牛熊。然而,Defi、Layer2、稳定币演变正重塑支付与金融基础设施。
2025 年,谁能同时吞下 散户红利 + 机构端巨鲸,谁就能握住下一轮市场话语权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