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中资券商拿下虚拟资产牌照:合规新入口的真实“钱”景

·

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再次迎来里程碑。国泰君安国际成为首家获香港证监会升级牌照、能为零售与机构客户提供一站式虚拟资产买卖服务的中资券商。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在 25 日一度大涨近 200%,随后虽冲高回落,仍录得两位数涨幅。

市场的兴奋点在于两点:安全背书合规入口。然而,这张牌照并非“万能钥匙”,还远未达到“自建交易所”的自由度。本文将拆解牌照真实权限、基础设施门槛、与海外交易所的优劣对比,并展望稳定币时代的商业闭环。


1 牌照性质:分销而非自营

透过香港证监会官网披露的《通过综合账户安排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名单,已达 41 家持牌机构。国泰君安国际虽是中资首单,却并非唯一申请者。胜利证券、老虎证券(香港)、艾德证券等本地券商早已完成 1 号牌升级。

1.1 具体业务模式

投资者留意到,这与「新开一家交易所」完全不是一回事。券商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合规分销柜面」,而非「庄家」。


2 三大优势:让新手用户安心上车

2.1 资产托管与保险

传统券商已有的银行级托管体系沿用至虚拟资产。客户资产被隔离,并购买专项保险。一旦出现交易所挪用或黑客事件,托管人承担赔付责任。相较之下,多数海外交易所仍以自营热钱包为主,资产混池运营风险更高。

2.2 反洗钱体系

香港证监会要求券商沿用传统高净值客户的 KYC、AML 流程:

对投资者而言,这套流程虽繁琐,却换来「资金来源不被质疑」的安心。

2.3 投资者教育

券商可借助其线下营业部及财富顾问团队,为零售投资者开设「加密资产知识小课堂」。相比纯互联网交易所仅靠线上推文与机器人客服,传统券商在面对面教育方面更具亲和力。


3 合规的代价:深度、流动性、币种多重受限

一面是安全,另一面却是「可玩性差」。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 Kaiko 统计,二季度香港合规交易所的 BTC/USDT 日均成交量不足 Binance 的 2%。原因包括:

因此,资深交易者仍倾向全球平台寻找更丰富衍生品;新手或大额合规资金才会优先选择券商入口。换言之,券商渠道当前更像一座「安全缓坡」,为传统资金搭桥,而非「全年无休的游乐场」。

👉 想提前体验高流动性港牌持牌交易所?免跳转实录比价一手掌握


4 稳定币的下一站:分销渠道成为胜负手

随着港元稳定币牌照即将落地,加密银行、持牌券商与零售交易所的竞合关系再次被放大。参考 USDC 四年 500 亿美元的崛起史,Coinbase 的分销网络被认为是最关键加速剂。

在港元稳定币设想中,情形如出一辙:

  1. 发行方赚取储备资产利息差(NIM)
  2. 持牌券商通过 1 号牌向现有股票、债券客户兜售稳定币,实现交叉销售
  3. 交易所为稳定币提供 BTC、ETH、RWA 代币化资产对手盘
  4. 券商综合账户承担法币出入金、税务剥离、KYC 代尽调

从这一角度看,拥有 50 万级高净值账户的券商,远比纯互联网交易所更容易完成「冷启动」。


5 券商基础设施升级清单

国泰君安国际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拿到牌照只是第一步。过去半年,公司已追加 5000 万美元预算,用于以下升级:

上述动作显示,牌照红利期窗口极短,谁先把合规+体验做到极致,谁就可能吃到稳定币爆发时的最大蛋糕。


常见问题(FAQ)

Q1:国泰君安国际的牌照是否允许开通衍生品?
A:目前仅限现货交易。任何杠杆、合约、期权均需额外申请 7 号牌(自动化交易服务),暂时未有中资券商获批。

Q2:内地居民可以开户吗?
A:无论本地或中资券商,一律禁止中国内地居民直接参与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内地 IP、身份或银行卡触发系统会自动拒绝。

Q3:分销模式会不会导致手续费更高?
A:会比全球交易所略高 10–20 bp,主要包含券商佣金、托管费与保险成本。不过大额交易可谈阶梯优惠,折合后与场内场外价差持平。

Q4:未来会否上线更多山寨币?
A:需满足 SFC 新币评审资料(白皮书、技术审计、市场操纵测试)。预计明年首季度新增 8–10 个合规代币,但高波动 DeFi 或游戏代币仍不在列表。

Q5:港元稳定币什么时候真正可用?
A:金管局锁定 Q4 进行沙盒,首批发行额度预计不超 10 亿港币;券商 1 号牌渠道同步内测,真正对零售开放需 2026 年初。


结语:合规时代的新注脚

从「只允许专业投资者」到「零售亦可」,再到「中资券商进军分销」,香港正用「渐进+保险绳」思路抢占全球合规第一站。短期看是市场狂欢;长期看,稳定币、代币化债券、跨境资产流转将共同构建新的金融市场基建。

👉 抢先加入虚拟资产早期体验计划,锁定下一波红利

无论你是否已是加密老手,安全、合规、透明的“金融级分销入口”都已悄然打开。新玩家、旧玩家,现在都在同一起跑线——看谁能率先跑完下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