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漫长的加密熊市中,主流交易所的盈利空间被持续压缩,一条看似“杀敌一千”的策略却悄然成为求生法门——零费率获客。从币安到Coinbase,多家平台陆续砍掉比特币现货手续费,开启了行业内卷 2.0 时代。本文将拆解它们的棋局,告诉你零费率究竟卷走谁的利润,又能否真的带领平台穿越熊市。
“零费率”究竟有多狠?
- 币安:今年 6 月底率先宣布比特币现货零手续费,第三季度 BTC 相关交易量环比增长 128%。
- Binance.US:提前两周推行零费率,收入先降后升,用户增长转化至其他币种与质押服务让整体营收反而稳住。
- Coinbase:虽未公开跟进 BTC 零费率,却下调大额用户手续费,同时提高了中段档位费率,被外界看作“变相补贴”。
当加密交易佣金变成 0,平台靠什么盈利?一句话:交叉补贴。用户被免费卖点吸引进来,却会在质押、衍生品、NFT 市场以及借贷产品中留下真实利润。
免费大战的底层逻辑:规模 vs 多元
- 规模红利:回忆十年前美股券商零佣浪潮,嘉信理财、Robinhood 均凭活跃用户暴增,赚取后端订单流付款和现金利息。
- 多元收入:交易所一边拉新,一边用高收益质押、稳定币、利息产品做二次变现。
👉 想掌握熊市里交易所副业盈利的最新套路?点击深挖跨平台套利模型!
费率战背后的生存赛道
赛道一:质押——稳定现金流的新“王者”
- Coinbase 2022 上半年质押佣金收入 1.5 亿美元,直接从用户收益里抽 25%。
- Binance.US 上线 15 种币质押,比 Coinbase 品种多一倍,急需用高品种牌抢客户。
- 市场警报:美国 SEC 警示质押可能落入“类借贷”监管范畴,合规成本需提前预演。
赛道二:稳定币利息——躺赚也要抢入口
摩根大通预计 Coinbase 2023 仅凭客户现金余额即可入账 12 亿美元利息;高利率时代让“负债端”的闲钱变印钞机。交易所悄悄把用户未投资的美元稳定币搬进短期国债,轻松吃息差。
赛道三:NFT 与生态增量
尽管 NFT 月度交易额从 1 月到 9 月缩水 97%,平台仍强推 NFT 市场,只为占领下一波流量入口,赌的是“春意回暖时刻”。
钱包、散户、大客户谁最受益?
- 短线散户:直接省掉千分之几到千分之十不等的现货佣金,一年可省 8%–20% 的交易本。
- 量化机构:改用零费率交易所做市,利润厚度陡增,对深度与流动性提出更极致要求。
- 囤币党:质押收益吃息的同时,无手续费换仓更易做动态再平衡,降低摩擦成本。
用户看似薅到了羊毛,平台却用更隐性的方式把钱赚回来:
- 更高的借贷利率
- 更复杂的衍生品阶梯费率
- 新币首发打新权等软性福利绑定
👉 揭密交易所“零费率”背后4大隐形收入池,手把手教你避坑!
行业冷思考:价格战还能打多久?
- 流动性虹吸:费率越低,小交易所越难维持深度,“长尾平台”或被迫离场。
- **监管》:美国 SEC 动作频频,staking 收费模式可能被迫下调佣金比例,挤压利润。
- 市场容量天花板:若熊市持续一年半,用户总量零增长,零费率将导致整体收入池收缩。
一句话总结:在市场总体量不变的前提下,谁能用多元化收入高速回血,谁就能活到下个牛市。
常见问题 FAQ
1. 0 手续费会不会导致交易所跑路?
不会。跑路风险与平台内部风控、储备金透明度相关,与是否零费率没有必然联系。关注储备证明(PoR)和第三方审计更重要。
2. 散户如何在零费率之外继续省钱?
可比较各家质押年化、提币手续费、借贷利率三项隐性成本。若你主要囤主流币,选择提币费低且链上转账快的平台更划算。
3. 质押收益是否真比银行理财高?
以当前市场数据,ETH 质押浮动收益 3.5%-5%,高于国内大额存单及低风险理财 2%-3% 水平。但要承担币价波动和智能合约风险,务必遵循风险匹配原则。
4. 费率战会否蔓延到合约产品?
短期看,比特币现货已卷到极致,永续合约明显是下一战场。多家平台已推出“限时负费率”做市计划,吸引做市商铺路。
5. 零费率期间撸羊毛有什么坑?
提币限制、锁仓门槛、或活动仅限新注册用户是三大典型套路。务必阅读活动细则,警惕“锁仓 90 天才能提币”的变相条款。
6. NFT 市场还能翻身吗?
交易量缩水并不代表需求归零,优质蓝筹 NFT 仍具阶段性价值。交易所保持 NFT 入口,其实是在押注元宇宙基础设施代币的二次交易。
熊市放大了 加密交易所 的生存焦虑,也让 零费率策略 成为最直观的那张王牌。当用户享受免佣便利时,平台已在质押收益、稳定币利息与多元生态中悄然锁定下一轮红利。谁能把规模效益与多元收入衔接得天衣无缝,谁就能在下一轮 加密货币牛市 的黎明中率先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