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性动作:数字资产与比特币正式纳入“个人财产”范畴

·

法案横空出世:数字资产法律地位全面提升

2025年6月11日,英国国会抛出重量级的《财产(数字资产)法案》,首次明文规定比特币、加密货币、NFT、碳信用等数字资产在英国法律体系内被视作“个人财产”。这一立法终结了数字商品持有人一直处于的“灰色地带”,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跨国企业,均将享有与传统资产同级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透视

立法背景:为什么英国必须走在前面?

过去,英国与威尔士的《财产法案》并没有对加密资产做出具体界定,法院在离婚分产、破产清算、诈骗追赃等案件中普遍“摸着石头过河”。例如:

新法律一举填补空白,不仅让法官有法可循,也让全球资本看到英国拥抱区块链经济的诚意。

核心变化一览

  1. 明确范畴:比特币、以太坊、NFT、数字债券等统归为“个人财产”
  2. 财产权保障:具备“排他性”“可继承性”“可质押性”三大属性
  3. 司法工具箱升级:法院可签发冻结、返还、强制出售等令状,打击假借“去中心化”之名行骗的行为
  4. 跨境背书:预计会写入国际私法协定,推动全球司法互认

👉 了解数字资产如何在法律层面“硬刚”黑客与诈骗

对产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案例速写:当数字资产走进法院

场景 1:夫妻离婚
英国高净值夫妇 Alice 与 Bob 共有价值 2000 万英镑的 NFT 艺术与比特币投资组合。如今,法官可直接认定这些加密货币属于共同财产,并根据举证情况予以分割。旧时代受限于“准资产”认定,至少会拖延 12–18 个月。

场景 2:企业破产
一家英国游戏工作室在清算时,热钱包中剩余 300 枚以太坊。破产管理人可将这些数字资产视为公司资产,按优先顺序清偿债务,无需再为“是否为财产”辩论。

投资者操作指南(实操)

  1. 资产登记
    利用英国产权登记机构正在酝酿的“链上确权”试点,上传公钥哈希,申请编号证书,提升未来诉讼取证效率。
  2. 合规托管
    与受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许可的托管机构签约,资产限额>5万英镑即可享受机构级保险。
  3. 遗嘱更新
    请律师在遗嘱中写入比特币私钥分片及恢复指南,避免私钥遗失导致资产“永久消失”。

👉 点此回看最新合规托管流程及保险实操案例

FAQ:英国数字资产法案你最关心的问题

Q1:这部法案只保护比特币吗?
A:不,它不仅覆盖比特币、以太坊、NFT,还把碳信用、代币化债券乃至“域名类数字产权”纳入,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Q2:个人投资者需要主动登记吗?
A:无需强制登记即可受保护。但主动托管、登记有助于未来诉讼或继承场景举证。

Q3:被盗的加密资产能否要求交易所赔偿?
A:如果交易所因安全疏忽导致资产流失,投资者可依据《数字资产个人财产条例》提出索赔,法院将视案情判决。

Q4:该法规会影响英国的全球加密中心地位吗?
A:政府预计,正值欧盟 MiCA 法规全面落地之际,英国率先留下“灵活度更高、跨国仲裁快”的法律印象,将进一步吸引资本流入。

Q5:现有交易所牌照需要重新申请吗?
A:FCA 已发布过渡指引,大部分持牌平台通过一次补充说明即可“无缝”纳入新体系,无须重走流程。

Q6:纳税规则是否同步更新?
A: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MRC)正与企业咨询社群协商,预计 2026 财年推出专项数字资产税收指南,确保“合法持有”与“纳税义务”同步适配。

结语:数字资产时代的“英伦样本”

从模糊到清晰,英国用一部法案宣告:想要在全球加密货币竞赛中持续领跑,先把“财产权”摆在台面上。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意味着资产更加安全的护城河,也可能带来司法效率与资金流的全新范式。下一轮牛市的起点,或许就从伦敦城的这一项立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