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豪掷5.3亿美元再囤比特币,未来21年目标价2100万美元的底气何在?

·

再出手!4980枚比特币入账

Strategy(原 MicroStrategy)于最新公告中确认,以约 5.319 亿美元 的价格再次买入 4980 枚比特币,折合 每枚 106,801 美元。至此,公司比特币持仓总量达 597,325 枚,当前市值约 640 亿美元,碾压全球任何一家上市或非上市实体。

为完成这一大手笔操作,Strategy 动用了旗下两大融资渠道:

  1. 出售普通股(股票代码:MSTR),向公开市场直接筹资。
  2. 新发行含优先权的 STRK 与 STRF 系列股份,扩大其市价发行(ATM)股权计划规模。

两者同属 “42/42 计划” 的 840 亿美元融资蓝图,目标在 2027 年前持续 低位吸筹比特币,锁定未来通胀环境下的绝对稀缺储备。

长周期押注:2100万美元的宏观想象力

执行董事长迈克尔·塞勒在布拉格比特币大会上放话:“如果比特币成为全球最硬的价值计量单位,未来 21 年单价 可能突破 2100 万美元。”这一论断背后,是他在全球流动性扩张、跨国对赌法币贬值、以及主权机构战略囤币三重叙事下的沙盘推演。

“比特币不会与黄金争宠,它将替代大部分主权债券作为无风险抵押品。”——迈克尔·塞勒

塞勒并非信口开河。Strategy 过往 平均买入价 70,982 美元,当前未实现收益 逾 210 亿美元;过往四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95% 的事实,为他的时间玫瑰理论提供了充足底气。

👉 想知道微策略如何用零利率债券撬动千亿级比特币储备?一文看懂它的杠杆魔术。

全球企业囤币潮:140家上市公司入局

BitcoinTreasuries 最新统计显示:

在监管层逐步放行现货 ETF、会计准则降低减值风险的双重利好下,比特币抗通胀与市值放大的双重属性让企业财务总监们越来越难以忽视。

未平仓收益与股价飞升

截至上周五收盘,Strategy 股价今年已上涨 超过 35%,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幅仅 18%。可以观察到两个同步放大的指标:

CEO层面的“喊单”不仅推高现货需求,也让传统资金通过衍生品市场押注该股的极端行情,从而形成 现货-期权循环放大器 的增强反馈。

👉 如何像机构一样借力衍生品进行比特币风险对冲?看完这五个案例就懂了。

FAQ:关于 Strategy 囤比特币的 5 个核心疑问

Q1:Strategy 未来还会不会继续买?
A:根据“42/42”融资补丁,只要股价维持正溢价且比特币年化收益率≥10%,公司每年仍有 120–150 亿美元可支配弹药 加码。

Q2:持仓这么集中,会不会有抛售砸盘风险?
A:公开信息显示,Strategy 的比特币托管在多签冷钱包,多签密钥由 4 家位列穆迪 A+ 评级以上的信托机构拆分保管;除非董事会特别表决,否则无法短期解锁。

Q3:比特币若大幅下跌,公司是否会被强平?
A:优先股附带债转股条款,没有传统债市的追加保证金(margin call)机制,理论上可以抵抗 60% 的价格回撤而不触发任何违约。

Q4:普通投资者如何跟踪 Strategy 的比特币持仓?
A:公司每月 8 号前会向 SEC 递交 8-K 表格,并将数据同步至 BitcoinTreasuries 页面,持仓数量、均价及托管地址均以哈希备案。

Q5:中国企业能否复制该模式?
A:现行会计政策不支持加密货币计入“流动资产”,若要通过海外 SPV 进行布局,需同时考虑外汇管制、VIE 结构及跨境审计耦合复杂度,目前仅有少数港股红筹在试点。

写在最后

Strategy 每一次巨资加码比特币,都在无形中抬高长线估值中枢,迫使更多公司重新评估其外汇储备策略。如果说 2020 年以前,比特币还只是极客与量子基金的游戏,那么 2025 年的今天,“买入比特币即买入未来全球结算层” 的共识正在基金、企业与主权实体的口袋中同时成立。

下一步,关注的不仅是价格能否到达 2100 万美元,更是 谁能在这个过程中率先完成资产级别的“脱钩”与“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