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8月1日《穩定幣條例》生效在即:數字金融新秩序從這裡開始

·

全球數字金融版圖在2025年夏天迎來關鍵轉折——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短短數百字的立法文檔,不僅為港元穩定幣、美元穩定幣、法幣儲備資產等關鍵詞奠定法源,也象徵亞太地區加密監管正式邁入「有牌照、有規則、有應用」的2.0時代。

什麼變了?《穩定幣條例》的三大看點

1. 牌照制度:誰能「印」穩定幣

從8月1日起,任何主體要在香港境內發行、交易、託管或兌換穩定幣,必須先向證監會與金管局申請「雙重牌照」:

此舉直接將鏈上金融服務納入傳統金融監管視角,杜絕「空殼發行」與「離岸洪流」。

2. 應用場景:穩定幣不再只做「交易所避風港」

早在疫情前,穩定幣只是加密貨幣交易員的短時停泊站;如今——

換言之,穩定幣正與實體經濟支付場景深度互融,成為「全球化的數字現金」。

3. 全球監管競速:香港與誰賽跑?

同期,歐盟《MiCA》第二階段落地,日本修訂《資金結算法》並將穩定幣定義為「電子支付手段」,新加坡研議「代幣化存款框架」。在美國,副總統萬斯出席比特幣大會、比特幣價格衝破11萬美元新高,市場預期即將揭幕「美版穩定幣法案」。各國均以發行邊界、儲備資產透明度、跨境合作為主軸,香港若成功跑贏「黃金三窗口期」(2025 Q3-Q4),有望成為東西方加密資金互換橋頭堡。

👉 第一手了解8月1日後香港穩定幣最新動態,這裡有最深度解讀 >>

零與一背後的經濟學:為何穩定幣能顛覆舊秩序?

  1. 降本增效:跨境電匯傳統費用4%—7%,區塊鏈結算僅0.1%—0.5%。
  2. 24×7流動:擺脫SWIFT的工時限制,全球外貿中小企業週末也能收款、發薪。
  3. 可編程: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保險理賠、債券派息,降低人工審核錯誤率。

以上三點疊加,預計2030年全球穩定幣支付量將達到17兆美元,相當於今日SWIFT年清算量的七成。

企業與個人如何提前布局?

企業端

個人用戶

常見問答 (FAQ)

Q1:香港居民可否直接用人民幣銀行帳戶購買穩定幣?
A:可以的。8月1日後,只要在合規交易平台完成KYC,綁定同名人民幣帳戶即可USDT/HKD即時兌換。

Q2:「穩定幣儲備100%法幣」會不會導致發行方流動性枯竭?
A:監管要求儲備必須為短期國債、銀行存款等高等級資產,且日終公開餘額,風險敞口等同於貨幣市場基金,並非鎖死現金。

Q3:萬一平台倒閉,我的穩定幣是否拿回法幣?
A:香港規定平台必須由本地持牌信託公司託管資產,一旦進入清盤程序,用戶可按1:1比例優先兌回法幣。

Q4:是否仍能離岸發行港元穩定幣?
A:離岸發行雖不直接受香港監管,但若觸及向港人無牌推廣、或與港資合作,將視為違例,罰款500萬港元及監禁7年。

Q5:穩定幣納入MPF強積金的可能性?
A:暫不允許。穩定幣被視為「支付工具」而非「投資級資產」。待儲備透明度與二級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提升後,最快2028年才會重新評估。

Q6:個人每年可購買穩定幣額度上限?
A:目前無上限,但超過100萬港元的交易須向金管局報備「大額交易報告」以防洗錢。

未來五年劇本:從「穩定幣」到「數字港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已成立「數字貨幣專案小組」,初步討論兩條路徑:

不論哪條路徑,8月1日後的監管 sandbox 實戰將提供珍貴數據,為2030年前推出「全域可編程港元」鋪路。

👉 如果你正在尋找香港穩定幣生態的下一站,別錯過即時更新的市場行情

結語:當立法追上技術,紅利才真正開始

《穩定幣條例》並非終點,而是一把「鑰匙」。它打開的是企業資金高效運轉、個人資產多元配置、政府監管與市場創新雙贏的全新想象空間。當發牌倒計時滴答作響,率先讀懂規則、擁抱應用場景的人,將成為第一波受益者。

下一個五年,你準備好站在風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