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不是资产类别”——当这句话出现在高盛最新财富管理部门的内部幻灯片上时,整个市场群嘲声四起。一边是华尔街的机构疯狂扫货,一边是顶级投行继续唱空,“矛盾”成了最近加密市场最大看点。本文拆解交易所悄然发生的“撤资潮”、巨鲸地址飙升背后的真实买家、灰度 GBTC 的强力买盘、以及比特币与黄金此消彼长的阶段性关联,揭示高盛“危言”为何在链上数据面前显得苍白。
一、高盛唱空为何失灵?机构囤币数据已足以说明一切
- 官方观点:高盛重申“比特币不产生现金流、不能对冲通胀,仅靠下家接盘”。
- 市场反应:Twitter 热度词“#BitcoinStillBullish”当日飙升 480%,灰度、富达、天桥资本等机构继续按计划增持。
- 行为偏差:高盛的报告着眼于“零售高净值客户”,却忽略了美国 401(k)、对冲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合规资金入口正被打开。
核心关键词:机构投资者、灰度 GBTC、比特币信托、交易所撤资。
二、交易所 BTC 余额新低:巨鲸把“可交易资产”变成“储蓄罐”
1. “撤资潮”究竟有多猛?
- 3 月 12 日至 5 月 26 日,已有 31 万枚 BTC 从 火币、Binance、Bitfinex、BitMEX 等主流交易所净流出。
- Bitfinex 单家流出 12.68 万枚,创其历史新高。
2. 原因拆解
- 信任危机:“312”期间多家交易所停机、卡顿,让老韭菜心有余悸。
- 投资理念升级:巨鲸把交易所当“兑现通道”,低点吸入后再提至冷钱包长期囤币。
- 减半效应:5 月 12 日后,矿工抛压减弱,供给曲线雪上加霜,供需失衡促机构“见缝插针”扫货。
Glassnode 数据显示,持有 ≥1000 BTC 的地址数量在 5 月连创两年新高——巨鲸队伍正在扩容。
三、灰度 GBTC:不拉盘却让机构买光矿工新币
灰度比特币信托(GBTC)成立于 2013 年,目前管理约 34.7 万枚 BTC(价值超 33 亿美元)。仅在减半后 20 天内,灰度增持 18,910 枚 BTC,同期矿工产出仅 12,337 枚。
机制简述
- 私募轮:每季度对合格投资人开放,最低 5 万美元。
- 锁仓期:6 个月后可在二级市场交易(价差由市场决定)。
- 税务友好:通过信托结构,为美国机构避开复杂链上资产报税难题。
- 买家画像
88% 来自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传统机构。这意味着——“无声的巨量买需”压根不care价格波动,只在意合规路径与托管安全。
核心关键词:比特币持仓、灰度信托、合格投资人。
四、比特币 vs 黄金:数字黄金的阶段性叙事成型
从历史数据看,比特币价格波动与黄金走势在 2020 年初首次出现 21 日滚动相关系数 > 0.5,并在全球央行“印钞潮”里同步飙升。彭博社《比特币成熟飞跃》报告给出了三个关键论据:
- 稀缺度逼近黄金:2021 年比特币年通胀率将降至 1.8%,与黄金持平。
- 流动性拐点:疫情导致现货、衍生品深度骤增,比特币波动率连创新低至 52 周最低位。
- 对冲溢价的共识:传奇宏观基金经理保罗·都铎·琼斯将比特币比作“70 年代的黄金”,公开持仓比例达其资产 5% 以下。
“乱世买黄金,盛世藏 BTC” 的段子在机构圈内已不新鲜,但真正的分水岭是:当黄金 ETF 开始失速时,GBTC 的资管规模仍在屡创新高。
五、从“极客玩具”到“宏观资产”:用户结构与需求侧的根本性变化
- 散户端:Glassnode 统计显示,持币 0.1–1 枚的钱包地址数两年内增长 10%。
- 高端玩家:Santiment 监测显示,单周有 12,000 枚 BTC 流入 >100 枚的地址,对应现金超 1 亿美元。
- 行业名人:Twitter CEO Jack Dorsey 把个人简介改成“#Bitcoin”,Square 资产端配置 4,709 枚 BTC。
这些信号共同指向一点:比特币正在从“交易标的”演变为“储备资产”,其需求曲线不再完全由价格驱动,而是由长期储蓄与对冲需求牵引。
六、常见问题 FAQ
Q1:高盛的报告真的毫无意义吗?
A:并非完全无价值,它提示普通投资者关注高波动与合规风险;但对配置多策略的养老基金而言,买 BTC 更像对冲尾部风险,而非短期交易。
Q2:GBTC 溢价过高,会影响机构进场吗?
A:确有折价或溢价波动,但大多数机构锁仓 6 个月后并不会立即卖出,而是用成本摊薄+长期持有逻辑淡化二级价差。
Q3:交易所 BTC 持续减少,会不会导致流动性枯竭?
A:现货深度主要源自专业做市商与衍生品对冲盘,只要衍生品未“枯竭”,现货市场仍能保证撮合效率;换句话说,“囤币”不代表“没人交易”。
Q4:如果灰度停止增持,比特币会应声下跌吗?
A:灰度只是买盘之一,MicroStrategy、特斯拉、Block 等企业会计手段各异;供需还取决于矿工抛压、宏观流动性、法币供给三大维度。
Q5:黄金持有者为何仍不愿接受比特币?
A:主要分歧在“历史信用”与“技术依赖”。黄金是千年级别的共识,比特币仍需要时间来证明其在极端场景下的抗审查属性。
Q6:普通散户现在进场还来得及吗?
A:没有统一答案。高杠杆合约永远不宜“梭哈”,使用长期定投 + 冷钱包自托管才能在减半后周期里降低情绪干扰。
七、结语:当蓄水池比水龙头更大时,瀑布还在乎一滴水?
高盛的顾虑更多针对“本周、本月”的价格动荡,而机构用季度增配计划与可预见的美元信用稀释作为节拍器。比特币地址的“累积盛宴”、交易所余额的“见底”、以及宏观资产组合的“再平衡”同时奏响,提示我们从更长远的视角审视这一数字时代的非主权储蓄工具。
下一个十年,我们或许不再争论“比特币是不是资产类别”,而是争论“这个资产在组合里该给多大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