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位顶级开发者毅然卖掉10年以太坊?深度剖析增长瓶颈

·

Alliance DAO 创始人 Qiao Wang 直言:从创世区块一路持有到 2023 年,最终清仓以太坊,只因“成长故事已接近尾声,长期回报率的天花板肉眼可见。”

六年沉浮:十年信仰一夕转身

2015 年 7 月,以太坊创世区块诞生时,Qiao Wang 就已经是稳定持币者。彼时 Gas 费用低廉、生态初具雏形,他亲眼看
Smart Contract 一步步让 DeFi、NFT、链游走进大众视野。按吴说区块链数据,截至 2023 年 12 月,以太坊净升值超过 1,200 倍——充分验证早期信仰所换来的超额收益。
然而,2024 年初,他决定全部出清,理由并不在「价格」,而在「复利动能」:

尴尬现状:高维度竞争下的三位困境

1. 网络拥堵与费用错配

即使上海升级后,主网 TPS 理论上已接近 3,000,但热门 NFT 铸造或 Meme 行情来临,仍能把平均 Gas 打到 40 gwei 以上。大量用户涌入 Layer2 时,又被跨桥成本、提款周期稀释体验。
一句话:“低成本、高吞吐”对主网而言,仍是讲给开发者的故事,而非普通用户的日常。

2. 新兴的 Solana、Sui、Avalanche“网速更快”

Solana 在连续 18 次重大停机事件后,TPS 稳定在 3,500+,单机共识的硬件门槛降低,开发者部署合约只需 2 秒确认。
Qiao Wang 估算:若将以太坊主网与 Layer2 总和对比 Solana 生态,“弯道超车概率不足 20%”
他给出的模型核心:

3. L2 对主网的价值稀释

Rollup 手续费收入回馈主网的销毁比例维持在 15–20%,剩余价值被 Sequencer 节点独占。当 Rollup 独立发币后,社区关注点也随 Token Incentives 转移:
“L2 越成功,ETH 的货币属性越被架空”,Qiao Wang 将这种现象称为「价值漏出」。

收益与风险再平衡:把筹码押向更高赔率赛道

在清仓 ETH 后,Qiao 将资金投进两个领域:

  1. 高性能公链生态基金:捕获跨链桥、链内交易的手续费现金流。
  2. RWA(真实世界资产)协议:聚焦链上国债票据、房产代币化,对冲宏观加息周期。

他用一张类比图举例:以太坊 2025 年的预期涨幅 2.3x,而低基数的优质新公链 Beta 回报 5–7x。在 Portfolio 里,只要胜率>30%,赔率3.5x 以上便可持续加仓。
👉 比以太坊更早布局下一轮百倍赛道,现在可能是最佳时机。

远见还是误判?三派观点交锋

FAQ:普通持币者最关心的6个问题

Q1:既然 Qiao Wang 清仓,个人投资者现在立刻卖吗?
A:并不。仓位管理应基于个人成本、流动需求和风险承受力。<15% 净值的实验仓可考虑择高止盈,但主力仓位仍应搭配比特币等稳健资产。

Q2:Layer2 龙头能否撑起 ETH 的价格?
A:短期可,但对主网销毁贡献 ≈ 3–5%。长期需观察 EIP-4844/6168 能否把数据 Blob 佣金再压缩 90%,否则很难改变“价值稀释”结论。

Q3:Solana 真的永远比以太坊快?
A:快是性能结果,但安全账本不可妥协。Solana 硬件成本上升和 Validators 中心化需关注;若治理失衡,同样会重演「停机-流失-下跌」老路。

Q4:除了 Solana,还有哪些新公链值得布局?
A:关注并行执行、Move 语言社区、新型共识(Narwhal-Bullshark、HotStuff),例如 Sui、Aptos、Monad 等。布局顺序:主网稳定性 → 生态 TVL → 开发者激励力度。

Q5:RWA 如何具体参与?
A:以“代币化国债”为例,链上 USDC 购买基金份额即可获得 4–5% 复利,对冲熊市波动。使用前请先通过 KYC 与 DYOR。

Q6:2025 年以太坊还会回到 4,000 美元吗?
A:中位预测 2,200–2,800 区间,关键看宏观流动性+生态新增叙事。若出现「比特币 ETF-第二梯队」批准,情感溢价或带动短时突破前高,但不改结构性堵点。

“下一个十倍”从痛点里长出来

每一次市值排名骤变的背后,其实都是用户体验与网络经济的速配游戏。今天以太坊的对手已不单是比特币,而是所有愿意为用户提供“零摩擦、秒级确认”的世界级云基础设施。
至于“信仰”究竟能否换到下一轮阿尔法,只有数据会给出最终答案。
👉 立即查看实时链上数据,不错过下一个爆发信号。

———

免责声明:以上仅为区块链行业信息与方法论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数字资产风险极高,请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谨慎评估后独立决策。